严查!税务总局通知!2021年,这些行为将被重点稽查!
2021/3/1 0:00:00 作者: 点击:4025
打击“三假”行动是国家税务总局、公安部、海关总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部署和开展打击的专项行动,近日,税务总局部署,将此次打击活动将延长到2021年6月。 “三假”是什么?企业哪些行为将被严厉打击?2021年哪些行业将被严查?
假企业是指,纳税人为了抽逃资金避税,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地大规模注册“空壳公司”来虚开发票。当违法获利之后,不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就失踪,并迁移到其它地区重新换取名称,继续违法行为。空壳公司多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,集中在医药、咨询、服务、劳务、商贸等行业。
1、设立在具有税收优惠政策地区或者偏远税务监管宽松的地区。有些“空壳公司”的业务不符合“三流一致”的条件,有的虽然表面符合,但往来业务却背离基本的原理。例如,某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有大量技术研发费,发票全部来自于税收优惠地区,这一问题被税务机关当做疑点查实后就构成了虚开发票。例如,生产医药器械销售公司,每年发生大量咨询费的发票,且都来自国内三十多家注册的个人独资、个体工商户。这种情况是反常的,一定会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,查实后就构成了虚开发票。 企业注销之后,对于经营期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,不再追究已注销公司的法律责任,但会继续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,例如、老板,会计等。企业除了自己不虚开发票外,还应该擦亮眼睛警惕接受虚开发票,因为一旦对方为“假企业”虚开发票,即使我们与对方的业务是真实的,也是不能抵扣进项税的。假出口是指,没有实际出口业务,采用伪造报关单、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、向黑市购汇冒充出口货款收汇等手段来骗取出口退税。
1、公司申请退税的出口货物、出口口岸皆为出口骗税频发的敏感货物、敏感口岸。3、实地核查,企业业务人员、财务人员对出口业务流程含糊不清。例如,湖北某贸易公司办理出口退税时,税务机关发现,该公司出口业务短期内飞速发展,且申请退税的出口货物、出口口岸皆为出口骗税频发的敏感货物、敏感口岸。近而检查单证得出发现,海运提单无收货人信息;货代海运提单复印件上的签章部分与该公司LOGO一样,部分签章的底纹、字体明显不符,有明显的PS痕迹等问题,伪造嫌疑很大。最终深入调查核实了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犯罪事实。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,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,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,数额较大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假申报是指,通过申报材料造假等方式,非法获取税收优惠减免,尤其是利用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疫情防控的税收优惠政策。2020年,税务与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利用疫情税收优惠进行违法活动的团伙。该家企业以9家公司为平台,利用疫情期间“非接触式”办税便利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,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4671份,涉案金额达78亿元。打击“三假”专项行动在今年6月之后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活动,因此,涉及到以上行为的企业,在大数据严监管的体系下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,奉劝不要存有侥幸心理。2021年在打击“三假”企业的基础上,税务机关依旧会实施有计划有安排的税务稽查。
从各个迹象分析,2021年税务稽查聚集在以下行业:
医药行业“空壳公司”和虚开发票行为猖獗,将从整个链条上下游实施核查,主要核查六个方面:
而电商行业发展快,监管环境宽松,乱象行为屡见不鲜,国家税务总局于2020年12月10日,公布了《2020年电子商务税收数据分析应用升级完善和运行维护项目中标公告》,预示着电商行业未来必将成为税务稽查的重点目标。主要稽查以下8个方面。